企業:溫州眾創酒械設備有限公司
電話:400-1197119
手機:152-58693550
郵箱:wangzj888@126.com
網址:www.51a2b.com
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的節日,我們在清明節這天都會小酌一杯酒,為什么這個日子我們要喝酒呢?
習俗
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,相傳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,而在隋唐之前,人們重寒食、輕清明,直到唐玄宗時,才將清明節掃墓正式編入禮典,歸屬當時的“五禮”之一,成為重要的年節之一。
在清明節假期,人們除了祭祖掃墓的習俗外,還逐漸形成了外出蕩秋千、踏青、植樹、放風箏等風俗習慣,因此,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。
掃墓祭祖:民間清明節掃墓祭祖主要有兩種儀式,一是“培墓”;一是“掛紙”(閩南語)?!芭嗄埂卑弈古嗤梁图腊?還有一種“掛紙”的作法,意思是替祖先“蓋厝瓦”修房子,表示這個墳有后嗣祭奠,不是無主的孤墳。
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。
植樹:清明前后,春陽照臨,春雨飛灑,種植樹苗成活率高,成長快。因此,自古以來,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。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“植樹節”。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。
放風箏: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。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僅白天放,夜間也放。過去,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,便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
清明酒
清明節何以與酒有著不解之緣?據悉,早在春秋時期的晉國,清明節就已有相應的飲酒活動,飲酒不受限制。
清明節舉行家宴時,都要為去世的祖先留著上席,一家之主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,在上席,為祖先置放酒菜,并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后,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。清明這一節日從誕生之日起,就和酒有脫不了的關系。
清明節的酒就是“清明酒”,且這種酒只能在清明節前后一周釀造,不到時日或過了時間,釀出來的酒都不會那么甘甜醇美。
唐貞觀年間,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,有人獻清明酒御用,太宗皇帝大加贊賞,被定為貢酒,清明酒也因此揚名。
“酒越陳越香”這句話放在清明酒身上再合適不過了,用白酒釀酒設備新釀的清明酒呈透明狀,而存放5年以上的清明酒已是金黃色,存放10年以上的清明酒則完全變成了黑色。